|
600余年薪火传承,曲阜琉璃瓦“转身”古建产业集群瓦片、宝顶、大吻、屋脊走兽、沟头滴水……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覆盖在古建屋顶的黄色琉璃瓦件奇光异彩,光彩夺目。作为明朝专供孔府孔庙修缮的圣府窑厂,曲阜大庄琉璃瓦厂历经600余年薪火传承。如今鲁城街道大庄社区在原琉璃瓦厂小规模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革新、产业化经营,目前已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昔日官府专用的琉璃瓦,正从窑火和泥土中转身,通过“非遗+设计”的模式飞入百姓家。不仅如此,社区还延伸古建筑行业产业链,已形成油漆彩画、园林绿化、古建设计、琉璃瓦、艺术雕刻等古建产业链条,产业集群规模初显。 中国“琉璃三雄” 技艺传承600多年不衰 鲁城街道大庄社区位于曲阜城西,在宋代时是“仙源县”(宋代曲阜县称)城西一较大村庄,因此称为“大庄”。村域面积0.24平方公里、辖区人口1500余人,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村庄,其“色彩”关乎着全国各地古建屋顶的“色彩”。 形似半面竹子的黄色琉璃筒瓦整齐地码放在曲阜大庄琉璃瓦厂院内,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金色,每一块瓦的背面都刻有阴文标记“大庄”和“御圣公”。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大庄琉璃瓦厂,其前身是由明武宗为朱氏窑户特赐的“裕盛公窑场”演变而来。在历史上,无论是供奉孔子塑像的孔庙大成殿、还是孔子嫡系后裔生活的孔府,每一次修缮所需的琉璃瓦均出自这里。 8月24日,记者走进琉璃瓦厂的手工捏作车间,73岁的古建琉璃泥塑工刘洪江坐在一方小凳子上,用笔刀描摹着轮廓,经过粘土塑型后的“垂兽”栩栩如生。“现在古建筑维修和新建仿古建筑需要越来越多的瓦当,也有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但在制作吻兽等关键产品时,纯手工的工艺仍是不二选择。” 刘洪江是土生土长的大庄村人,自20岁进入大庄琉璃瓦厂工作,至今已有50余年。他对琉璃烧制的历史颇有硏究,说起琉璃就好像在说家谱:“大庄村烧造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据史料记载,明初的时候,朝廷为满足修建孔庙之需,令山西琉璃瓦世家朱氏长支迁先迁到兖州,在兖州县城之东、泗河两岸设窑厂。明弘治年间,又迁至曲阜西关,后迁大庄村,为孔庙扩建研制琉璃瓦。明武宗正德七年,赐名‘裕盛公’窑厂,专供孔府孔庙修缮的圣府窑厂,是我国古代三大御封窑厂之一。” 大庄村因琉璃光环,在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机遇之下,形成琉璃烧造产业链,也一直是村里集体经济的主体。时至今日,刘洪江还常常向年轻人描述大庄村缔造的盛景:“新中国成立后,裕盛公窑厂遂改为曲阜大庄琉璃瓦厂,村里三分之二的村民都在瓦厂工作,靠此手艺养家。从那时起,大庄与北京的门头沟、山西的河津并称为中国‘琉璃三雄’。” 开启重生之路 由瓦当走向古建产业 上世纪60年代,大庄村世代传承的琉璃烧制技艺遭遇生死攸关的困境。琉璃瓦生产一度中断,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琉璃瓦技艺的恢复,才成为可能。 “从小就在琉璃瓦厂长大的,不能让这门手艺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断送。”怀着这样的责任感,鲁城街道大庄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树宝从老一辈人的手中接过琉璃瓦厂,开启重生之路。 2011年,琉璃瓦厂在原有基础上全面改制,成立曲阜市琉璃瓦厂有限公司。改革后,企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换天然气隧道窑,不仅实现烧制环节中的脱硫脱硝,更一改过去漫天灰尘的生产环境。 就在很多人对企业执意花几十万元更换烧制设备的行为表示不解时,王树宝在转企之初的一句“如果解决不了传统烧制工艺中的环保问题,企业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竟然很快应验了,环保红线越绘越实,很多烧造作坊以它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目前,瓦厂每年平均生产琉璃瓦约5000万件,年产值近5000万元,带动周边劳动就业200余人,是上世纪70年代的四五十倍,产品种类也从传统的片瓦、筒瓦和吻兽(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等扩展到‘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王树宝说,如今,产品不但销往国内多个省市和地区,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2014年,曲阜琉璃瓦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赢得发展空间的琉璃瓦厂,还在国内市场尚不旺盛的当时率先进军古建筑领域,把琉璃瓦的市场推向更广阔的平台。“琉璃瓦是古建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去做古建它才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天地。”王树宝说,曲阜市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依托琉璃瓦厂组建起来的一支十多人的古建修缮队,历经37年的发展,目前成为可承接文化古建、宗教场所各种风格的古建园林工程的较大型专业施工队伍。 活态传承琉璃 放下高冷融入日常生活 如今,时代的车轮迎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一张接着一张的市场订单飞进企业。就在很多人觉得老手艺要发大财时,曲阜琉璃瓦厂又倒回头去琢磨起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了。 “‘非遗’项目能不能活得好,得看有没有年轻人继续留下来做这个行当。”曲阜市琉璃瓦厂釉色技师王德强,今年刚刚32岁就已经获评市级“非遗”传承人,而把他推到这一位置上的,正是公司长期以来坚持推行的传统师徒帮带机制。曲阜琉璃瓦厂一方面成立大师工作室,返聘老琉璃工匠手把手地带新人;另一方面和景德镇陶瓷大学等专业类高级院校展开合作,定向招引青年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足了铺垫。 人才和技术的持续投入,让坚持沿袭传统烧造工艺的曲阜琉璃瓦厂能够在完整保存手工技艺的同时获得更广阔下一步的发展空间。“人们不会将一块笨重的琉璃瓦买回家,却愿意买入小而精致的琉璃元素创意产品。”王树宝表示,除了对大庄琉璃瓦烧制标准的研究性传承,琉璃的发展离不开拥抱现代人的日常文化生活。 为顺应市场需求,公司跳出视琉璃为建筑材料的思维、尝试开发设计脊吻兽件摆件等文创产品,以及更多生活用品和摆件,借琉璃文化符号进入千家万户,传承琉璃文化。 “今后我们计划建设中国琉璃瓦博物馆,把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曲阜琉璃瓦烧制技艺用文献和实物的形式全面呈现出来。同时开放技艺体验馆,让每一名参观者都能亲身体验、增加感性认识。”王树宝直言,“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尽可能保持传统手工技艺的原汁原味、这是原则;另一方面要充分的对接市场需求,用新的形式满足公众日趋多元的文化需要。 延伸古建链条 产业集群规模初显 曲阜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有着特殊的优势地位,琉璃瓦、青砖青瓦等古建筑材料更是畅销全国。 “曲阜园林古建筑集团公司是大庄社区的支柱企业,目前已形成了油漆彩画、园林绿化、古建设计、琉璃瓦、艺术雕刻等古建产业链条,产业集群规模初显。”王树宝说,截至今年8月份,公司实现年产值近2亿元,年底有望突破3亿元。 作为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阜古建油漆彩画传统技艺可追溯到清末。现完式第四代传人完庆建目前在公司担任技术骨干,正致力于创新传承古建技艺,引领曲阜古建技艺走向全国。 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曲阜古建油漆彩画技艺在业内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曲阜市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也成为我省第一家专业性园林古建筑一级资质企业、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企业。多年来,公司先后承担并施工了不同艺术风格的新建、扩建、文物维修古建工程、园林古建工程数百项,包括昆明世博会山东“齐鲁园”“牡丹园”、重庆市三峡文物搬迁工程、西藏布达拉宫等。 “大庄社区目前常住人口380户,从事琉璃瓦制作、园林古建筑、绢花和弓箭制作的有300多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社区下属企业年产值近3亿元,是济宁市经济百强村居。”曲阜市鲁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孔令强表示,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加上毗邻曲阜师范大学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山东艺术学院的强强联合,不断促进社区文化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也使得琉璃瓦制作和园林古建筑成了社区文化产业的靓丽名片。 如今的大庄社区在做好琉璃瓦、园林古建筑、绢花、弓箭等产业的基础上,计划建造孔府花市文化街区(岐黄街),恢复孔府花市、古戏台等历史遗迹,集合大庄花市传统绢花、琉璃瓦等非遗资源,打造民俗馆、乡村记忆博物馆等文化景观,建设主题文化商业街区,传统文化古村再次焕发生机。 |